电子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电子尺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资讯】现在是抄底A股的好时机吗大摩sayno

发布时间:2020-10-17 01:13:59 阅读: 来源:电子尺厂家

现在是抄底A股的好时机吗?大摩say no

摩根士丹利认为,沪深两市以及创业板的这轮牛市有可能已经见顶。主要有四个因素值得担忧:1,增加的新股供给;2,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企业利润持续低迷;3,高估值;4,流通盘上的高融资余额。

沪指上周暴跌13%仍然记忆犹新。本周前两个交易日,沪指小幅回升,然而昨日再度重挫3%。  大盘盘整两天后再度进入大跌模式,市场关于是否应该抄底争论不休。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一份研报中称,现在仍然不是抄底的好时候。

摩根士丹利认为,沪深两市以及创业板的这轮牛市有可能已经见顶。主要有四个因素值得担忧:1,增加的新股供给;2,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企业利润持续低迷;3,高估值;4,流通盘上的高融资余额。  摩根士丹利预计,2015年和2016年上证综指的每股收益的增速将低于市场预期,2015年为5%,预期9%,2016年为8%,预期16%。  此外,摩根士丹利认为,未来12个月,上证综指将在3250点至4600点的范围内波动,较6月24日沪指收盘4690点的点位降低30%至2%。  近期数据显示,企业利润增长乏力,滞后的上证综指6月每股收益增速同比降至-1.3%,去年同期的同比增速为7.3%。对深证成指而言,这一指标从去年6月的11.5%下降至今年同期的6.8%。对经济增长乏力的预期是下调每股收益增速预期的主要原因。  摩根士丹利总结道,中国正在向消费和服务主导转型,同时面临高负债以及传统经济的产能过剩,因此中国经济在未来12个月仍然会增长乏力。所以,未来12个月沪市A股的每股收益预期为259,较市场预期低7%。  针对市场上传言中国官方不会让市场大跌,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政府无法直接控制市场行为,尤其是交易量、估值和杠杆已经很高的情况下。该机构坦言,看空未来12个月的A股市场的声音与2007年底所听到的声音一样听起来可疑。  【券商解读】  海通姜超:杠杆牛资金牛已去 只剩改革牛  大浪淘金——下半年经济与资本市场展望(姜超6月25日于海通深圳策略会)  感谢各位参加海通深圳策略会。最近资本市场非常动荡,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了疑惑。  我们做研究猿的会经常和各大主流机构交流,上周我在北京和几家大银行、保险的领导交流,昨天我和我们策略荀老师也和深圳的诸多公私募大佬交流,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大家对未来失去了方向,这好像是从去年以来的第一次。  以往每次大家都会对某一类资产的表现斩钉截铁,要么看好股票,要么看好债券,要么小盘、要么大盘,但这一次大家陷入了集体迷茫,不知道未来哪一类资产会涨。目前大家唯一的共识是分级A,觉得如果股票不涨了,那么分级A一定会涨,而且肯定比债券表现好,但是也不知道分级A什么时候会涨。我们也是从上周开始推荐分级A,好像时机还不错。  好多人表示下半年其实已经不想赚钱了,就想保住上半年的胜利果实,因为上半年已经赚得太多了,只要能保住就足够交代得过去了。有个老同事去年出来在深圳做私募,去年赚了50%,今年上半年也赚了接近一倍,跟我讲了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一轮牛市涨成这样,就好比出去吃饭,大家吃的是流水席,前面的人吃完了都拍屁股走人了,最后吃的人是要买单的,所以现在已经不能坐着吃了,要站着吃,而且还要站在门口吃,情况不对随时准备开溜,绝对不能买单,因为别人已经吃了好几年了,这个单是买不起的。”  我自己今天的报告和过去半年相比,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过去半年我们每一次报告都充满激情,去年年底我们的年度报告叫《金融泡沫大时代》,提出来要拥抱金融泡沫。今年2季度我们的报告叫《走向共同富裕》,意思是买啥金融资产都会赚钱。但是最新我们6月初写的下半年报告叫《大浪淘金》,已经不单单是提示机会,同时也在强调风险,虽然我们对长期大趋势依然看好,但是赚钱已经没那么容易了,未来只有金子能赚钱,砂子可能会打回原形。  我是从05年开始做研究,到今年正好满10年。06年我跟着我以前的师傅王老师写了一个特别牛逼的报告《一览众山小》,其中的含义是珠穆朗玛峰,意思是股市可以涨到8848点,后来07年股市一度超过了6000点。后来07年师傅走了,领导让我来写来年的年度报告。我那个时候毕业才两年,而且主要做债券,对股票基本一窍不通,只能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写了个报告起名叫《大鹏一日同风起》,其实想表达的是省略的后半句“扶摇直上九万里”,意思是股市破10000点指日可待。结果后来股市非但没有到10000点,反而跌回到1600点。这是我这辈子最想销毁的一份研究报告,时不时会拿出来读一下,因为这个报告提醒我,研究猿一定要客观,在市场疯狂的时候要留一份冷静,绝对不能犯方向性的错误。可以犯小错,但绝对不能犯大错。  那么,现在的市场在发生什么变化呢?  首先回到这轮牛市的逻辑,在我们看来,最大的驱动因素在于居民财富配置发生了转移,从过去的存款、房地产转向了金融资产。而这一转移背后有两大推动因素,一个是长期因素,在于中国人口结构出现了拐点,所以地产市场出现了长期的下行拐点,利率出现了长期下行趋势,因此未来存款和房地产将逐渐从居民财富配置中淡出,未来只有金融资产能长期上涨,也就是从存款时代、地产时代切换到金融时代。由于人口结构在短期不会变化,因而金融时代的大方向应该没有改变。  但从短期因素看,我们发现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现在大家都在关心监管层对场外配资的监管,以及对居民资金入市节奏的变化。在我们看来,大妈资金入市属于滞后指标,最源头的指标是央妈的货币政策。  如果时间能够倒流,让大家穿越回去13年,大家应该做的是砸锅卖铁买股票、买债券,甚至借钱去买,因为事后来看不管买啥金融资产都会赚大钱。但事实上13年大家是在卖股票、卖债券,买余额宝,为了所谓7%的蝇头小利,把能下金蛋的母鸡全给杀了。所以说,大妈们不是股神,大妈也是滞后指标,真正的领先指标是央妈。13年是央妈导演了钱荒,所以利率上去了,钱放到银行、货币基金都很值钱,所以没人买股买债。14年以后呢,情况完全变了,央妈一会降息、一会降准,大妈都知道钱放在银行不值钱,所以就出现了储蓄搬家的洪流,于是股市开始竖着涨,所有人都成为股神了。  而最近,我们感觉到货币政策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变,所以我们在上周五的凌晨发了一篇报告《宽松似乎有变化》,提示了宽松货币政策延后的风险。熟悉我们报告的看官应该知道,这是我们从14年以来第一次正式提示货币政策转变的风险,在此之前我们一直坚定宽松货币政策不动摇,所以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观点变化。  我自己写这个报告非常的纠结,要知道现在是牛市,大家都在赚钱,所以提示风险的话大家都不爱听。但是我觉得对于研究猿来说,一定要客观,不能先有结论再有理由,所以我们还是写了这个报告,也是如实反映我们的观察和感受。  为什么感觉有变化呢?首先,第一个感受来自于债券市场的变化。  我自己的本行是债券,我已经做了10年的债券研究,经历过了几轮的牛熊。很多人不屑于看债券,因为那点利息收入感觉都不够塞牙缝的。确实和股票比起来,债券不够刺激,提不起精神。但是债券对利率最敏感,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债券做好了不一定会赚大钱,但绝对可以少亏钱,因为债市很多时候是领先于股市的。因为债市的参与者主要是机构,这里面的银行直接和央妈做交易,所以对货币政策绝对是感同身受。而在中国,股市的参与者大多数是散户,往往是最后一个才知道的,所以对货币政策变化肯定是后知后觉。  所以简单回顾一下历史,14年初债市就开始涨了,而股市是过了半年以后到7月才开始涨。而今年债市从5月中旬开始下跌,10年期国债利率从5月10号的3.37%到现在上升到了3.6%。而且这次下跌的背景特别诡异,因为从5月初到现在的1年期国债利率下降了接近1%,用债券的术语叫做收益率曲线变陡,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市场预期未来的利率会更高,也就是目前的低利率不可持续。债券市场已经用实际行动为宽松货币投了不信任票。  所以回过头来看,债市在5月的下跌同样领先于6月份股市的下跌。因为5月10号央行宣布了降息,从债市的反映看,债市的投资者觉得降息基本结束了。但股市的投资者到6月快过完了才反映过来。之前从2月份开始降息、降准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来一次,但这一次6月都快过完了还没来,尤其今天还来了个“逆回购”,更让大家觉得周末降息降准又要延期了,于是开始深刻体会到货币宽松好像真延后了。  为啥债市的投资者在5月份反映这么敏感呢?5月份债市最大的冲击来自于地方债的发行,当月发行了1000多亿,到了6月份,地方债净发行已经接近7000亿。地方债利率太低,对国债几乎是完全替代,所以地方债的发行立马对国债利率形成了冲击。  所以从债市来看,10年期国债利率的上升是对地方债天量发行的自然反应。  第二个感受来自于政策的变化。  自从我到海通证券以后,我坚持每周写一份宏观债券交流和思考,为了写这个东西要把一周的所有宏观债券大事都得看一遍,尤其是政策部分,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是每周一开,所以这个会议的内容是必看的。看多了以后,会体会到政策的细微变化。以往的会议经常会强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可以理解会继续宽货币。但是在最近两次的会议中,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上上周开始强调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作用,地方有钱不用的要把钱收回去。与此同时财政部突然下达了第二批1万亿地方债务置换额度,称有利于稳增长防风险。而上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重点领域投资,强化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建,发挥稳增长等多重作用。很明显,6月以来的政策重心转向了稳增长,其抓手是积极财政。  而对中国政策的观察,不仅要看领导怎么说,还要看怎么做的。表面上看,自13年以来,名义上一直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在实际中我们观察到13年地方平台非标崛起,财政实际非常积极,因此当年央妈收紧货币没压力,钱荒都出来了经济也没啥大事。14年以来地方债务规范,财政实际偏紧,财政的腿瘸了,所以一直靠放松货币,降息降准不停,刺激社会投资消费。但15年6月以来地方债大规模发行,财政第一次有钱了,真正可以积极了。君不见债务置换有了一批、二批还号称有第三批,钱来的那么容易,财政不就有钱干活了吗?既然有了积极财政撑腰,那么货币宽松延后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  而且我也特别能够理解政府政策重心从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之前的宽松货币,政府是希望大家多投资消费,把经济搞起来。结果发现宽松货币政策被部分投机分子所利用,不仅去炒股票,甚至借钱高杠杆去炒股票,资金还是停留在金融市场自我循环,经济还是一塌糊涂。那么与其放水把钱给市场投机,还不如发债政府把钱拿回来,投向自己想要投的地方,通过基建支持实体经济稳增长。如果这么一来,宽松货币政策自然要让位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顶多是个配角而不是主角。  第三个感受来自于预期的变化,尤其是地产市场。  一直到5月份之前,虽然一线城市地产销量火爆,但是全国的地产销量还是十分萎靡,全国房价平均来看还是跌的。但是在6月份公布5月地产数据的时候,很多数据都变了,比如说5月份的统计局70城房价首次环比正增长,而且5月份全国地产销售面积增速达到两位数,而且6月份以来一二线城市的地产销量增速仍在高位,这也就意味着地产销量已经连续三个月高增了,如果再好上3个月的话,地产投资也可能会见底回升了。这意味着即便目前经济通胀还没起来,但等到4季度地产销量好转和积极财政的效果传导过去,那么经济通胀大概率会有反弹,到时候年内降息预期肯定就没有了。  去年以来,由于地产销量持续下降,再加上财政乏力基建投资持续下滑,所以形成了持续降息的预期,后来也确实降息降准好几次。但是5月以来的地产销量和财政政策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反过来也就意味着降息预期没那么多了。目前虽然大家感觉货币宽松在延后,但还只是停留在怀疑阶段,毕竟目前经济通胀都很低,所以大家对于降息降准还是有期待的,没准8月份以前还会有那么一次。但到了9月份以后,由于美国大概率会加息,而且国内还有经济通胀真正反弹的可能,到时候估计降息降准的预期都不会有了。  我自己觉得,如果要让市场重新形成新一轮降息降准预期,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地产销量重新转负,二是基建投资再度下滑。但是这两件事都需要时间,很可能需要等到明年2季度以后,因为今年地产刺激主要在一二线,而且效果明显,但到了明天2季度就会发现高基数效应克服不了,因为没有更多的接盘侠,所以明年2季度的地产销量增速大概率会重新转负。而如果从现在起积极财政刺激基建,到明年2季度同样会变成高基数效应,因为财政刺激不可持续。所以我们认为货币政策态度的变化要以季度为单位来衡量,而且很有可能是要等待两个季度以上。但同样我们对于明年2季度以后的新一轮宽松周期充满信心。  做了这个分析之后,我们突然发现中国这一轮的宽松周期可能和美国的3轮QE非常像。美国第一轮QE从08年11月开始,到10年4月结束,持续了1年半,期间道指从7000点最高涨到11000点。而QE1结束以后股市应声回落,调整了半年,最多跌了10%左右,直到10年11月推出QE2以后才重新开始上涨。QE2期间道指最多涨了20%,QE2结束以后股市又开始调整,直到QE3推出。  所以如果把中国这一轮牛市和美国对比。那么从14年初到15年6月应该是第一轮宽松,到目前为止地产销量回升,通胀也基本见底了,年内继续宽松的空间有限。而下一轮宽松周期的启动应该在半年以后。市场之前的预期是年内降息到底,今年把股市债市整到天上去,明年怎样没人去想。但现在有可能宽松周期延后了,所以年内往后就得休养生息了,只有等到新一轮宽松启动以后大家再继续折腾。所以这一轮牛市可能是真正的长牛,只不过中间充满了波折,尤其考虑到史无前例的杠杆资金入市,使得上涨和下跌都被放大,因而也加剧了波动和风险。  所以,虽然我们对长期的金融时代坚信不疑,但是我个人对下半年的资本市场相对谨慎。因为驱动资本市场的三头牛,杠杆牛、资金牛和改革牛,现在前两头好像都要跑掉了,只剩下了改革牛,所以相对来讲机会也会少很多。国企改革也成为了我们昨天饭桌上的焦点话题,大家觉得如果下半年市场有机会的话,那么国企改革应该是值得重点关注的一个机会,而这也是我们今天策略会的重要主题。

高善文称A股“筹码”化 注册制或动摇行情基础  安信证券日前召开2015中期策略会,高善文博士发表题为《日乾夕惕》 的主题报告。他指出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推动越来越多地从基本面的驱动转向了资金的驱动,转向了博弈与筹码的争夺。资金供应的松紧,筹码供应的多少以及对于未来合理的想象,三者共同构成了牛市的驱动力量。在今年年底前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格局可能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再往后看,进入明年,如果经济的恢复逐步兑现、大量红筹股上市的影响逐步发酵,特别是在注册制的影响下,A股市场会从由博弈驱动的市场,演化到依靠基本面力量来驱动。  A股具有明显的筹码博弈特征 “注册制”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高善文指出在A股市场,股票同时具有两种性质,股票既是企业内在价值的一部分,同时又是筹码。在熊市里,股票更多的表现为企业内在价值的一部分。在牛市里,它更多地表现为筹码,以目前所处的牛市环境为基础,如果假设香港市场的定价更接近于股票的内在价值,那么在A股市场上股票实际上是一种筹码,由筹码所产生的额外交易价值,总体上占股价的40%。  在熊市里,股价有些时候是由内在价值去支撑的,股票价格的上升来自于内在价值的提升。在另一些时候,股票表现为筹码的特性,在此条件下,它的价格上升与内在价值的上升或者下降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而是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一种博弈或者说是一种交易行为。   如果把股票看成一种筹码,那么针对筹码的交易行为在本质上就变成了钱多还是筹码多的问题。如果资金多筹码少,那么筹码的价格就会不断地上升,如果筹码多,资金少的话,那么筹码的价格就会下降。要理解这种交易行为,一个高度简略但是极其管用的视角就是流动性的好坏。  筹码游戏能够得以持续的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是,筹码的供给受到约束。面对价格的上升,供应量没法扩张。这就需要认真想一想注册制将会给A股带来的深远影响。如果注册制在今年年底能够顺利推出并落到实处,股票的发行和供应量能够快速地上升,那么投资者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在A股积累起来的交易经验,在牛市的格局下所积累起来的非常强的博弈力量和博弈习惯,很可能不复存在。  小盘股杀跌持续 分析称公募基金遭“关门打狗”  周四,市场杀跌持续,小盘股、题材股大面积跌停。有基金业圈内资深人士发表看法认为,目前小盘、题材股的持续下跌实际上是公募基金等机构“类坐庄模式”遇到的困境。  分析称,现在某些公募基金在中小和创业板的持仓比例高达50%甚至更多,基金行业平均水平也在40%以上。很多基金前5大重仓股的持股比例高达8%以上,跟前几年公募分散持仓的风格已经大不一样。且同一基金公司旗下不同基金扎堆于若干“梦想股”,在新坐庄模式下,某些“梦想股”上半年涨幅巨大。  创业板从顶部下跌超过20%,之前的下跌基金基本没有减仓,而基金赎回导致被动卖出。由于持股集中度过高,如果基金主动减仓,无异于“自残”。此刻,在任的基金经理很多是2012年后上任的“神创小鲜肉”,充满着乐观主义的情怀,但却没有面对和应付过血淋淋的世界,很难有决心快速砍仓。  从同业比较排名的角度,基金经理也没必要没有勇气砍仓。从基金公司的角度,单个基金经理的砍仓也会造成对同门基金的伤害,从而会被投资总监制止。于是,随着基金净值的下跌,一方面基金发行骤冷,基金赎回增多。另一方面而创业板成交量大减,流动性日趋稀薄。由此带来的基金净值和股价的下跌,不排除会类似于一季度上涨的镜像(反过来)。所谓关门打狗,无路可走。

【基金看市】  公私募预期下跌近尾声 新兴产业龙头股将反弹  昨天市场再度大幅调整,代表新兴产业的创业板指和代表传统蓝筹股的上证综指双双重挫,接下来市场如何演绎?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家公私募机构认为,在流动性依然宽松、实体经济企稳的背景下,股市上升格局没有变化,经历了前期急跌之后,市场下跌已经接近尾声,部分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新兴产业龙头股或将迎来报复性反弹。  深圳一家老牌私募基金董事长表示,6月份以来的下跌幅度超出预期,但是由于仓位不大,整体回撤幅度有限。在他看来,接下来将会进入震荡整理阶段,年内前几个月的单边上涨行情不复存在,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对个股的选择更加重要,部分跟风概念股将会被打回原形。  “尽管上涨的逻辑依然存在,但是前期跟风上涨的概念包装公司,将会被洗掉,有实质概念和未来业绩预期的公司,接下来将会突破上涨”。  另一位6月初刚成立的私募基金,在清仓买入后遭遇调整后迅速砍仓,目前基本上没有持仓,该基金经理表示短期市场会继续调整,但是向下跌幅基本有限,“对接下来的市场需要观察,但从最近几天行情看,具有业绩支撑的部分公司已经有企稳迹象,有未来发展预期的新兴龙头股,将会密切关注,如果新兴龙头股都不行的话,其他都无从谈起,但牛市逻辑没有被破坏,对于追求更高业绩回报的基金来说,新兴产业概念股依然是首选标的。”  在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看来,牛市形成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基础条件、催化条件、强化条件和扩散条件。其中基础条件是市场力量,催化条件是政策力量,强化条件是投资者力量,扩散条件是舆情力量。牛市改变的根本逻辑在于基础条件的恶化,而其他条件的弱化只会影响牛市的节奏,“目前看不到改变牛市基础条件的出现,比如经济持续下滑、通胀高企、美元加息引发资金外流、改革停滞等。至少在三季度看不到这些信号。”  南方基金认为,央行重启逆回购,短期降准无望,但是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长期债券利率仍居高不下,决策层正在疏导资金更多支持实体经济,包括放开存贷比和设计保险基金等,“在流动性依然宽松、实体经济企稳的背景下,股市总体上升格局不变,但震荡仍将加剧,过快大幅下跌将是增仓机会。”  从资金层面看,据记者了解,深圳一家国有银行支行,在本月以来的下跌行情中,某大户的保证金账户,从5月底的1000多亿元,降到上周末的两三百亿元,但本周已经开始回升到三四百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急剧下跌之后,已经出现企稳迹象。从基金申赎情况看,月初部分基金遭遇净赎回的情况,目前已经平稳下来。  沪上某私募基金投资总监认为,近期的剧烈调整让未来行情更加久远,部分被错杀的优质成长股,将迎来很好的建仓时机。

A股再暴跌:去杠杆波及场内融资 私募重新思考策略  从上周以来的市场暴跌,已经“杀”掉了一些高杠杆融资盘,现在还有一些配资资金濒临爆仓,这是加速市场下跌的重要原因。现在场内融资余额也在下降,去杠杆还在进行中。  A股连续两日反弹初现暖意时,又有暴跌来袭。  6月25日,在“国务院部署推进‘互联网++’行动,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删除75%存贷比红线”等利好信息刺激下,上证指数微幅高开,早盘呈现窄幅震荡走势,但下午1点30分之后,上证指数逐步下行,一度在15分钟内下跌超过100点,最高跌幅曾达4.38%,截至收盘,收报于4527.78,下跌3.46%,仍站在技术派称为“生命线”的60日均线之上。  市场对成长股的偏爱暂时远去,创业板指数走势更弱,跌幅一度达6.23%,截至收盘,收报于3206.38,下跌5.23%。当日,中信一级所有行业全部收跌,两市仅有不到370只股票上涨。  A股市场这轮调整看起来仍没有要结束的意思。  去杠杆波及场内融资  “去场外杠杆是个痛苦的过程。”6月19日,深圳一位“80后”公募基金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高杠杆的市场,涨起来连续一天涨一百多点很正常,跌起来几百点也不奇怪。实际上杠杆最高的场外配资并无法监测到,不知道目前去杠杆程度如何,但目前市场情绪很大程度上由这些资金变化影响”。  一个值得重视的迹象是,除了场外配资去杠杆,从6月19日暴跌开始,此前持续增长的场内融资余额已在逐步下降。  证金公司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券商融资余额持续增长的趋势,终于在6月19日的暴跌中发生了变化。6月18日,券商融资余额为22664.3亿元,到6月19日收盘,这一数据已降至22608.2亿元。6月23日、24日,尽管市场出现反弹,但是券商融资余额继续下滑,为22452.7亿元、22049.2亿元。  与此同时,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数量亦在锐减。6月18日,这一数字为388585名,但6月19日、6月23日这个数字持续大幅减少,分别为324707名、285286名。6月24日,这一数据有所反弹,为316315名,当天,有融资融券负债的投资者数量为1379638名。  6月25日,华南某公募基金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市场的增量资金明显不足。5月份以来,产业资本减持了两千多亿元,新股发行抽水效应明显,一些基民赎回很厉害,加上交易成本消耗,资金净流出可能有四五千亿元。  资讯数据显示,单是5月,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或高管减持套现的规模就达到1500多亿元,较4月暴增93%。  上述基金经理表示,从上周以来的市场暴跌,已经“杀”掉了一些高杠杆融资盘,现在还有一些配资资金濒临爆仓,这是加速市场下跌的重要原因。现在场内融资余额也在下降,去杠杆还在进行中。  当然,尽管趋势扭转,但券商两融风险可控。  6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经A股近两周的调整,国内某规模偏小的券商营业部两融业务部分客户已面临追加保证金的风险,但整体风险可控。该营业部共3000多两融账户,目前融资余额规模6亿多元。其强平线为140%,目前维持担保比例在150%左右的高风险客户只是占约1%。据了解上述营业部情况的人士介绍,一般客户若是临近平仓线,只要卖出部分股票,维持担保比例就上去了,所以即便是针对高风险客户,券商的两融整体可控。  私募重设市场策略  A股市场这轮调整看起来仍没有要结束的意思。  “清查配资以及降杠杆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取消存贷比限制信号意义大于实际作用,市场近期维持震荡调整在情理之中。”上投摩根基金6月25日称。  6月25日,前海开源基金则风险提示称,市场调整仍未结束,“抄底”仍需谨慎。  前海开源分析,从实质影响来看,截至1季度末商业银行存贷比仅为65.7%,距离75%监管红线尚远,且当前银行信贷的有效需求较低,取消存贷比并不能改善当前信贷环境,反而使得市场对于降准预期有所延后。  由此,前海开源表示,上周五市场大幅下跌后公司便强调短期即便出现超跌反弹,也不建议此时大幅“抄底”,在新股发行节奏加快以及监管政策趋紧的情况下,资金面已经出现拐点,短期调整的压力仍然存在。  追求绝对收益的机构应对调整压力的直接方式,就是继续减仓。  “预计市场还会往下继续调整,大概率会击穿前边的低点。”6月25日,旭诚资产总经理陈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日公司已减了部分仓位。  “我们感觉人心在变,得重新思考下策略。”6月25日,华南某偏交易风格私募公司老总表示,之前市场多高的股票都敢追进去,但是风险偏好明显下降,这轮调整周期可能杀伤性会比想象的大。  上述老总称,身边许多私募公司,包括一些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团队,近期都在减仓。人心变了之后,市场会发生很大变化。  继续恋战的资金,需要在市场分化中找对方向。  “市场分化已经很明显。”上述华南某公募基金经理发现,近期小股票大多已经下跌了30%到40%,但是金融股起到了一定的刹车效应,而钢铁、煤炭、航运、航空、铁路的一些股票反而创了新高。  6月25日,博时产业新动力基金经理蔡滨认为,预计未来市场短期内仍将呈现震荡调整的特征,不同的行业板块、同一板块的个股之间的表现将出现较大的分化。

培训alevel数学

alevel课程辅导机构

alevel心理学

alevel培训辅导